基于OBE人才培养模式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重构
刘卫东
“基于OBE人才培养模式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重构”由刘卫东、黄蕾、冯若雯撰写。文章聚焦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基于质量管理学视角,分析OBE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属性特征、结构及构成要素,并通过实例展示其应用效果,为本科教学质量管理提供新思路。
OBE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概述:OBE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教育中广泛应用,主张依据学生预期学习成果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形成教学质量持续改进闭环。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涉及体系概念、构成要素、构建与改进等方面,但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教学模式对其影响。鉴于OBE模式对人才培养多方面产生深刻影响,需从理论视角分析基于该模式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为高校提供理论指导。
基于OBE模式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属性:本科教学质量管理在学校、学院、专业、课程四个层次展开,各层次相关方不同,决定教学质量目标具有层次性。基于OBE模式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目标为核心,各层次目标相互关联,更能反映人才培养真实过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指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的实现程度。OBE模式下,需以教学质量目标为导向构建体系,各层次体系有效性相互关联,而传统体系有效性过度依赖外部评估,缺乏内涵式发展动力。教学质量形成于人才培养过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体现在对教学和管理过程的覆盖程度。OBE模式下的体系聚焦学生学习成果,从以教为导向转变为以学为导向,且明确各方权责利,增强管理自主性。适宜性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与高校各层次组织所处内外环境的适配程度。OBE模式要求对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并适时改进体系,而传统体系多为被动间歇式改进。
基于OBE模式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基于OBE模式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在纵向上由学校、学院、专业、课程四个层面构成,横向上各层次包含教学质量目标输入、绩效、教学资源等六个过程构成要素。该结构关系模型确保体系具备层次性等属性特征。质量管理体系由组织结构、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质量评价构成。组织结构规定部门职责与沟通方式;教学资源应注重质量,分级分类建设;教学过程在不同层面有不同活动,相互影响;质量评价是持续改进的依据,对各层次过程构成要素进行评价。
某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重构。某大学传统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存在局限化、经验化和制度碎片化等问题。为适应OBE人才培养模式,该校于2018年启动体系重构,遵循理论指导、聚焦要求、关注过程、系统评价的原则。重构后的体系在组织结构、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质量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优化,并进行文件化。重构后的体系自2018年9月实施,有力支撑了学校的专业和课程建设。学校在“双万”建设、专业认证、教学成果和学生满意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原文发表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10月)